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福建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强调,加快建设“海上福建”,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业。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作为重点任务,强调积极发展邮轮产业、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岛、培育海洋旅游精品、加快发展休闲渔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12.4万平方公里陆地旅游承载力有限,激活13.6万平方公里海洋旅游资源潜力,是我省推进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省海洋旅游发展有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厘清海洋旅游资源规模和发展潜力。海洋旅游资源包括海空、海面和海底资源,需要建立一套与陆地资源价值评估相衔接的体系。二是如何形成山海旅游联动机制。“全福游”形成了闭合的陆地旅游产业空间格局,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到海上乃至海外。三是如何建立海洋旅游“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国内陆地旅游产品供给日益同质化趋势下,高品质海洋旅游产品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新宠。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报告都明确提出,福建要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需做大做强做优“四大经济”,认为这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未来增长点所在。2022年我省将深化“海上福建”建设,持续拓展文旅发展空间,实现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着力打响文旅经济新品牌,从而提升福建海洋经济和文旅经济整体竞争力。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实施:
开展海洋旅游资源普查,实现海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一是强化海洋国土空间意识。建立跨省海洋国土空间协调机制,与浙江、广东等进一步明确海洋管辖边界,落实海洋国土空间的省域和市域管辖权限,以及海洋国土相关部门的管理任务清单,形成海陆一体化的国土空间意识。二是开展海洋旅游资源普查。在2003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908”近海海洋旅游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和数据库建设基础上,依托自然资源部海洋研究所与海岛研究中心、福建省各高校海洋相关学院与研究所,开展海洋旅游资源普查,率先在全国实现文旅资源普查的海陆国土全覆盖,形成一套可在全国沿海省份推广的海洋旅游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三是海洋旅游发展纳入海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精神,探索开展沿海市县海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将海洋旅游发展纳入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海陆国土空间格局。
延伸产业链,实现海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建立海洋旅游产业联动机制。建立以7个5A级景区、3个世界文化遗产地、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际旅游岛为核心的海洋旅游产业联动机制,进一步形成观光、休闲、度假等业态分工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海洋旅游产业合作体系;同时,依托3752公里海岸线、2214个海岛和海丝文化、妈祖文化,推进“海洋农业+旅游”“海洋工业+旅游”“海洋文创+旅游”,延伸海洋旅游产业链,共同打造优势海洋旅游产业集群。二是完善海洋旅游重点项目库建设。对标欧美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特色滨海旅游产品,广泛联系海外华人华侨,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合作的方式,以福州和厦门城市群为核心,加快与海洋、旅游行业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对接与合作,形成重点项目库建设,制定分期建设和开发进度表,确保项目有效落地。三是依托创新推动价值链攀升。围绕邮轮产业、国际旅游岛、海洋体育与养生等重点领域,推进福建省“双一流”高校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海洋学科和专业建设,谋划组建海洋旅游学院和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在全省开设旅游专业本科院校,建设3~5个海洋旅游创新创业平台,推动海洋旅游创新型人才培养;同时,开展海洋旅游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健全海洋旅游要素共享机制,依托“厦漳泉”和福州城市群,打造海洋“双创”基地,推动沿海设区市和平潭海洋文创产业创新性发展和突破。
构建立体交通网,实现海陆空“全福游”。一是推进邮轮母港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跨区域海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做强厦门邮轮母港,推动福州松下、平潭金井、莆田东吴港区等邮轮始发港建设,巩固拓展北上日本、南下东南亚邮轮航线,打造海上“全福游”精品航线。二是推进游艇基地建设。以福州、厦门两大港口为核心,依托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六大海洋经济密集区,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国际级游艇基地,与邮轮航线形成海面多元化交通环线。三是开通海上低空观光航线。借鉴三亚开通水上低空观光航线经验,在沿海地区建设国际水上飞机中心,结合各地政府公共服务和应急救援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海陆空立体化旅游交通与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激活“两个市场”,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是做大海峡两岸海洋旅游共同市场。立足国内大市场,做大海峡两岸海洋旅游共同市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促进祖国统一。二是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客源市场。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中国第56个世界遗产地为契机,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海洋旅游交流与合作,借助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吸引海外华人华侨返乡旅游。三是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积极推进数字海洋博物馆、智慧海洋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广泛借助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网红旅游”主题营销活动,建立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