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本科生团队在《中国旅游报》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18-10-24浏览次数:809

    恰逢我校本科教学个性化培养周,我院本科生团队罗燕燕、林霏阳、黄亚榕、卓秀钦等同学撰写的论文《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亟待攻克“五个关口”》发表在国家旅游权威媒体《中国旅游报》(理论版)上。

    该团队依托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16)和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研学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两项课题,经过3个多月赴山东泰安、临沂、济南和福建福州、泉州等的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文献研读,撰写了该篇论文。在储德平老师的倾心指导下,该团队几十次地反复讨论、修改,稿件终获国家旅游权威媒体《中国旅游报》的认可和刊发。


附:

博物馆研学旅行发展亟待攻克“五个关口”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8-10-23视野 3

 □罗燕燕 储德平 林霏阳 黄亚榕 卓秀钦

博物馆因其自身所特有的高度文化性、立体直观性、实物广博性、类型多样性等特点被誉为最佳的研学旅行目的地之一。在英美日等研学旅行发展成熟的国家,博物馆在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上已能与学校相提并论,成为仅次于学校的第二大社会教育提供方。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95家博物馆及相关机构被国家文物局会同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我国博物馆研学旅行正处在基础教育改革的风口上,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当前我国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亟待攻克“五个关口”。一是认知关,“研学”相关概念模糊,安全意识较为片面;二是资源关,研学教材、基(营)地建设滞后,研学导师、经费等非常紧缺;三是监管关,外部协同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内部管理创新动力不足;四是方法关,存在不知“怎么研”“怎么学”的困惑,难以做到“教、学、做合一”;五是评价关,尚未建立多维、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研学效果缺乏专业评估。

为此,要用系统思维破解博物馆研学旅行“五个关口”。

1.构建规范的研学认知系统,破解思维桎梏。一是明晰“游”“研”概念,《意见》中使用“研学旅行”一词,有意将其同一般的游学区分开来。“游学”侧重游览参观,而“研学”更侧重研究性学习思考,二者在教育属性上存在区别;二是精准界定博物馆研学旅行教材、线路、导师、产品等内涵,形成适应性广、专业度高、教育性强的全套研学概念体系;三是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家校应主动打破思维结界,遵循着“教育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协同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保障学生安全,放手让孩子走出学校保护的封闭安全圈。

2.构建综合的研学资源系统,夯实发展基础。一是组建博物馆研学旅行导师队伍,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组建由讲解员、课程教师、志愿者(如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相关专业大学生等)构成的多样化导师队伍,促其提供优质、专业的讲解服务;二是制定博物馆研学旅行教材编订标准,强调研学兼美,对教材框架、知识体系、实践活动等提出基本要求,研制具备针对性、互动性、严密性、实用性的研学教材,便于师生使用;三是推进博物馆研学基地建设,政府、学校、博物馆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要深挖当地博物馆研学资源,基于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需要升级改造博物馆基础设施;四是加大对博物馆经费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元经费筹措及分担机制。

3.构建健全的研学监管系统,促进有效监督。在强化外部协同监管机制方面,首先,相关管理部门要与博物馆、学校共商制定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标准体系,既为研学旅行产品研发、经营者提供参照,也为业务主管部门监管、考核、验收提供依据;其次,要制定和出台博物馆研学旅行行业准入制度,严格审核研学旅行经营资质或达标条件;最后,要加强行业监管,尤其是博物馆研学旅行产品的质量、价格、安全等监管。在促进内部创新管理方面,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博物馆研学旅行绩效管理,及时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博物馆研学旅行绩效考核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4.构建合理的研学方法系统,提升育人效果。一是全过程育人,研学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和查阅博物馆资料;研学中,指导学生参照研学教材学习并参与实践探究;研学后,引导学生即时分享心得,及时理解课程内容;返校后,开展知识竞赛、探究性学习等各种活动,巩固知识,加深思考。二是全方位育人,积极开辟博物馆第二课堂,实现与第一课堂同向同行,教学引领研学,理论融入实践,教师配合导师。三是全员育人,由单一的育人模式转向全员育人,学校教学育人,研学导师指导实践育人,博物馆文化育人,通过教学、实践、文化“三位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5.构建科学的研学评价系统,强化正向指引。一是构建以学生、家校、专家、社会、教育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但又各有侧重的博物馆研学旅行评价体系,评估结果可以作为相关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二是制定多维评价方法。利用量化评价法,评判博物馆研学旅行规模、活动、效果等是否符合既定标准;利用分类评价法,因馆而评,按照博物馆类型进行差异化评价;利用过程性评价法和结果性评价法,关注学生过程体验与感受,同时注重研学过程知识的交流与提升,引导学生将研学体验带入课堂,多角度、多方面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了解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三是建立多维、动态、开放的后期评价反馈机制,不断完善研学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研学旅行课题”、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16]的阶段性成果。)

网址:http://news.ctnews.com.cn/zglyb/html/2018-10/23/content_32991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