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国旅游报】福建旅游院校暑期社会实践聚焦热点

发布时间:2017-10-10浏览次数:273

福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聚焦热点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7-09-20  04版   院校·人才)

李金枝


聚焦旅游扶贫、关注文化挖掘及保护、提升服务能力……今年暑假,福建旅游院校的学子们收获满满。

聚焦旅游扶贫

今年暑假,福建省三明学院旅游学院学生吴颖等一行人深入福建北部宁化县闽赣交接处的凤山村,开展旅游扶贫调研。

这里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也是中国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经过两天的了解和调查,同学们发现宁化县凤山村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红军街旧址、红军陈列馆、五通庙、红军看病所、客家婚俗、客家山歌、客家小吃等。但目前因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宣传力度不足(教育不足)、保护力度不够、劳动力缺失、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数量众多等缺点,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政府救助,贫困户致贫原因众多,多是因疾病、残疾、灾害等。

如何改变当前这一现状,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通过凤山村的初步发展,进一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引凤归巢,扩大扶贫范围,带动凤山人民全面进行红色旅游建设与开发;二是通过扶贫工作与红色旅游的结合扩大发展的宣传空间,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参与到红色旅游扶贫的活动中来,从而带动脱贫致富。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黄巧真一行7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小分队,赴三明尤溪联合乡开展了以“青春扶贫大三明,关爱教育新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日前,笔者从福建省旅发委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扶贫推进现场会上了解到,近年来,福建积极引导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智力帮扶。充分发挥福建省旅游院校发挥品牌优势和经验优势,加大对从事农家乐、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经营户的教育培训和开发指导,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省52个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现拥有旅游从业人员近3679人,同比增长20%。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大大提升旅游扶贫软环境。

福建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福建将充分发挥旅游院校的优势,加强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

关注文化挖掘及保护

今年7月,鼓浪屿申遗成功,为此,福建各大旅游院校的学子们针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展开了调研。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师生前往南平市松溪县开展调研。实践队员先后对松溪县博物馆、湛卢宝剑文化馆、湛泸山、百年蔗等松溪重点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

“湛卢文化是松溪县的特色旅游资源,当前的关键是加强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满足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大力发掘湛卢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廖哲仪说道。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元时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无数东西方商船日夜往来,留下了“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图景。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另一实践队洪金亮同学等一行8人,以“寻海丝之迹,铸中华之魂”为主题,对泉州开展“海丝之旅”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对泉州开元寺、天后宫、市舶司遗址以及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的考察,结合该院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发现不同景区对游客的引导和推广力度有别进而影响到景区间客流量出现不同程度落差,同时社区参与不够充分亦是海丝文化战略全面铺开的一大阻力。

队员们经过调研后认为,应坚持问题导向下对海丝景点的基础设施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对海丝文化进行营销规划,应借鉴开元寺社区志愿者加入景区环保和引导服务的实践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其他景区建设中,以此形成“以点带面”的海丝文化新局面。

“保护和传承海丝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挑起的担子,弘扬包容共享、爱拼才会赢的海丝精神人人有责。”实践队队员傅鸿珍说。

福州是福建“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为了深入了解这座都城的起源以及其文化的发展历程,暑假期间,闽江学院旅游系启动了闽都文化暑期实践调研活动,前往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进行深入调研。

小组成员充分感受到了福建文明起源的魅力。“正是昙石山文化的推动,才孕育出充满智慧、敢闯敢拼的‘闽都’精神。探寻昙石山遗址文化,品味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闽江学院旅游系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的社会实践队也对“平潭石头厝保护与旅游开发”“上海租界历史性建筑的保护利用”等主题展开调研。

提升服务能力

与往届相比,今年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出现了新变化:与泉州市鲤城区政府合作,开展了特色专题实践活动——“鲤游”暑期政府挂职实践。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专题活动,让学生们结合专业特色,为大学四年生活的地方奉献自己的爱心,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

据介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近年来,学院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2个月的假期,开阔视野、认知社会。据统计,近三年来,学院共获得校级立项150项,立项金额近10万元,参与人数近1000人次,每年新生有94%的同学参与其中,覆盖面广。共有44支团队获得院级以上表彰,120人次获得校级表彰,8人次获得省级表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也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党委黄志斌副书记表示,今年暑假旅游学院共有6支小分队,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7月初,旅游学院实践队赴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开展了“服务朱口生态小镇,助力泰宁全域旅游”的社会实践。

考察结束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协和学院管理系与朱口镇政府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朱口镇委员会党委书记杨军说:“希望旅游学院和管理系的同学们以后常来泰宁社会实践,我们也会支持同学们的实地调研和考察”。

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也切实体会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

旅游学院的黄毅斌同学表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媒体时代,旅游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需要在实践当中进行检验和更新,与时俱进。”